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】

您的位置:首页 >> 最新信息 >>文章浏览

有爱,有未来——2016年世界早产儿日宣传活动在京举办

日期:2016/11/22 13:13:00  来源:北京大学第一医院

   

     每年的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,2016年的活动主题是“有爱,有未来”。为呼吁社会各界更多地关心、关爱早产儿,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主办,联合国儿童基金会、世界卫生组织、救助儿童会以及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作为支持单位,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作为承办单位,共同于11月17日上午在北京举办了2016年世界早产儿日宣传活动。

    参加活动的领导和主要嘉宾有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宋莉副司长、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刘娜委员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驻华代表花楠女士、救助儿童会中国项目首席代表王超先生、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张拓红女士、全国总工会女职工部沈兰萍处长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玉和副书记和王平院长助理。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、妇幼健康研究会,北京市各区(县)卫生计生委、妇幼保健院的负责同志,以及北京大学妇儿保健中心和早产(儿)干预研究项目单位的管理和专业人员200余人参加了活动。

    孕产妇、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的生存和健康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。经过多年努力,我国妇幼卫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,孕产妇、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显著下降,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。但是,随着婴儿死亡率的下降,早产问题日益突出,近年来已成为我国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,也是婴儿死亡的首要原因。我国每年约有1600万新生儿出生,据调查,早产发生率大约在7%左右,每年约有120万早产儿出生。因此,早产的防治对于进一步降低我国婴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。

    早产的防治涉及到孕产期保健、产科、儿科、儿童保健等多个领域。对早产儿来说,早期干预和保健指导至关重要,恰当的干预措施可以挽救绝大多数的早产儿,预防和减少相关疾病、残疾和死亡,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。
 
    受国家卫计委妇幼司委托,北大医院妇产科妇幼保健中心自2011年开始在全国组织实施“早产(儿)干预研究项目”。2011~2014年的第一周期项目涉及全国6省市的17家医疗卫生机构,2014~2017年的第二周期项目已扩展至全国22省市的50家省、地市级医疗卫生机构。项目组织专家制定了《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》,即将由国家卫计委妇幼司发布实施;在全国范围多次举办以早产防治、早产儿母乳喂养、住院期间规范化管理、袋鼠式护理、出院后早产儿喂养与发育促进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;开展早产儿随访研究、袋鼠式护理应用研究;开发健康教育材料,编写早产儿保健科普书籍,开展早产儿健康宣传活动等。

    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,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将持续增加,高龄孕产妇比例也明显增多,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早产儿出生,国家卫生计生委将继续实施新生儿复苏、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、早产(儿)干预研究等多个项目,启动新生儿安全项目,大力推广早产儿护理适宜技术,不断改善早产儿保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。

(妇产科妇儿保健中心)

附:世界早产儿日LOGO及释义

 

    我国世界早产儿日的标示采用国际通用的紫色为主色,中心由一大一小两只手构成,紫色的大手代表我们的国家、社会、医护人员以及早产儿家庭,橙色的小手表示有着光明未来的早产宝宝,用我们的大手牵住他们的小手,护航他们的未来,两手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心形,也是一对翅膀,更像成鸟哺育自己的幼鸟,体现对他们的无限关爱。

 

上一篇:

2016年胃肠外科华夏医学论坛在北京召开

下一篇:

清白清正清廉清明——记2016年党风廉政系列教育之职能处室人员廉洁教育专题

Copyrights 2005-2018 导医网 版权所有